夯实网络安全制度基石 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并将其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不断涌现,网络安全形势持续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已成为重大时代课题。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的《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意义重大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只有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防线,才能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与健康发展。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不仅是筑牢数字时代发展基石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路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因,网络和数据安全就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着力完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持续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有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是维护网络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正经历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网络安全风险与数字技术效能呈现同步扩张态势。技术的创新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使得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枢纽,新型网络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科学构建网络安全法律制度,有助于精准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底线红线,并为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提供充分法律依据。
二、制度建设彰显规范引领作用
面对新型威胁的复杂性与隐蔽性,网络安全治理亟需构建与风险动态匹配的法治体系。当前,网络安全违法行为惩戒力度与违法收益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多样化的违法行为模式需要更为完善的分类监管机制和柔性处罚措施,设置更加科学的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制度。需从法律衔接、技术准入、服务约束、执法效能、处罚梯度等方面系统完善制度框架,既彰显法治刚性威慑,又注入柔性治理考量,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法律协调。《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建设的重要法律,三法各有侧重又相互联动。《网络安全法》涉及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多分散于网络安全管理框架内,有必要加强法律之间的衔接,形成制度合力。《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深化与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衔接联动,加强与相关制度的协调,强化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从而实现准确适用相关制度,推动增强三法的整体性、协同性,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安全保障。未经认证的网络关键设备、存在漏洞的服务器等“带病入网”问题一旦被恶意利用,可能引发数据泄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瘫痪等连锁危机,依法加强监管有助于从源头拦截风险输入。《网络安全法》明确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由具备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此次《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拟针对相关违规情形完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所得情形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罚款,有利于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硬件保障。
完善执法措施。网络违法行为往往具有跨地域性和即时扩散性特征,单一执法方式难以适应新的实践。《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拟引入多样化执法措施,如关闭应用程序、责令限期改正的引入,实质是进行针对性补强;通过制定裁量基准,明确处罚尺度,实现法治从“形式正义”迈向“实质正义”的重要一跃,既能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同时,明确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与《行政处罚法》实现有效衔接,在执法的“惩罚导向”与“教育修复导向”中实现平衡。
调整罚款金额及处罚梯度。《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拟构建与风险匹配的法治威慑体系。首先,提升处置处罚精细化程度,将违法行为根据依据违法性质、主观恶性及危害后果划分为“一般违法”“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后果”“特别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后果”等,分别对应阶梯式处置处罚;其次,提高罚款金额上限,进一步强化威慑,形成违法成本与社会危害程度成正比的惩戒梯度。
筑牢网络安全根基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为新时代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网络大国,拥有庞大的网民数量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只有筑牢网络安全根基,才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一、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
网络安全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众生活的重要因素。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网络安全有利于维护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大数据等产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加强网络安全有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环境,创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的网络服务。加强网络安全有助于防范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恐怖主义等有害信息的传播,有效降低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率,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看,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安全有助于防范境外网络攻击、网络间谍和网络战等威胁,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同时,网络安全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网络安全,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治理能力和话语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从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网络安全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给民众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加强网络安全,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及挑战
近年来,尽管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逐渐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所提升,但网络安全现状依旧不容乐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网络攻击日益猖獗。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勒索软件、钓鱼网站等威胁日益严重,给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待提升。尽管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整体来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核心设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强,关键技术自主控制力不足,等等。同时,许多企业和个人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不足,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网络空间治理面临挑战。虽然我国在打击网络犯罪、治理网络谣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网络暴力、网络引战言论等有害信息的传播,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抑制有害信息传播,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
三、筑牢网络安全根基的思考与对策
为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筑牢网络安全根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一是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战略研究,明确网络安全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有序推进。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法律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网络安全执法协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执法效能。
二是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尤其要重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专家,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全面系统可持续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优化网络安全工具,筑牢抵御网络攻击的堤坝。要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多维管控,完善网络安全反馈体系,第一时间清除网络安全威胁。要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在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应对。
四是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移动云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和培训活动,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宣传形成合力,增强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全民网络安全能力。同时,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式,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筑牢网络安全根基,才能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造安全、繁荣、和谐的网络空间,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贡献力量!